“木朵兄”视频号 会员列表
主题 : 潘新安:危墙
级别: 创办人
0楼  发表于: 2020-12-22  

潘新安:危墙




还有一堵危墙。他躲在后面
他暴露他的一条腿
子弹就打中这条腿
他暴露一根手指,子弹就打中这根手指
他有意暴露他身体的这些部位
让他的对手知道
这里除了一堵危墙,还有他
还没死
一个半小时的剧情,冗长得令人不堪忍受
我希望他立刻去死
或许
他已经死去很久,而他强大的对手仍然忌惮
仿佛他还活着
在那危墙后面。
后面有什么?
当镜头快速扫过,那里大片的荒芜
只有荒草,和荒草丛中的石头
没有别的人
那么,他只是在坚守他自己吗?
还有我。我们。我们也是他内心的恐惧的一部分
瞄准镜的反光
落在草尖上。真安静
级别: 创办人
1楼  发表于: 2020-12-22  
潘新安《危墙》强调了语言试图参与电影画面的意义搅拌,或者说诗人要在既定画面上加上一份诗意的分寸感。蛮多诗人创作的素材来自于姊妹艺术品类,就地取材,既带有对所观赏的艺术品类的感慨与酷评,但又不忍只停留在一种复述其事的单调之中。诗人想从被给定的意义框架中挣脱出来,一如往常去赋予言说对象更多的意蕴空间,所以,当他看到电影镜头单调冗长,只是在展示一个狙击与反狙击的博弈镜头,他插入了自己的一份“希望”(“我希望他立即死去”)。诗人并不是无情的,不是对一个幸存者、一个受到生命威胁的藏身在危墙背后的未亡人的冷酷无情,而是对这样一个熟悉的桥段,诗人见多不怪,无非是从中采撷诗意的零件,来园熟自己的一首诗,以便用这首诗的视角去和电影所呈现出来的多愁视角(包括上帝视角)分庭抗礼。实际上,诗人除了在这样一个信息场中加入“我”这样一个人称变量之外,很难有其他的作为,或者说,诗正是对难有新颖作为的无穷忍受。于是,诗人才是危墙背后的那个苦苦支撑、可称之为最后的人。
描述
快速回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