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生也有涯,知也无涯。”简·赫希菲尔德《树》轻松、流利,容易产生共鸣。这首诗所谈论的人心动态,其实我们也可能经历过。如果碰巧你家房前也有几棵水杉,挺拔、高俏姿态一度使你难以言表,而这首诗恰好传递了你的心声,你也有如此这般的心绪。水杉的天性就是不断地争取更高的成长空间。在房前屋后种上小水杉,并不一定比种上一棵蔷薇更“愚蠢”。愚蠢,在这里,带有一种自讽的性质,并不是真的对人力的贬低。水杉如今已成为一个高俊的见证者,见证屋内那个人的疾病、好学,甚至萎靡不振、懒惰和形单影只,见证她生涯的末落,见证她的不可成长性。然而,诗人的雄心是想告诉我们,诗艺的进取精神、增值空间,其实已外化于水杉。对于诗人来说,初生的枝丫嫩尖看似是外在于人的水杉的奉送,而实际上肉眼能够洞察到这些外在景象,人的内心也是如此这般的景象与进度。树,其实就是人心的反馈和仿真。这首诗着实稳妥处理好了一棵熟视无睹的树与一个人的日常关系,并将二者关系中的多重性单一化为无限友谊带来的有限的感激之情。无论你的窗前有一棵怎样的树,终归有一天,你会以诗的名义给这棵树一个确定的说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