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
误解
不过是另一个误解的替身
2
纳西索斯
一种特殊的混响
历史层累的另一种译法
3
毫无费力地
转动我的眼睛
原来我拥有
赋予自己另一双眼睛的自由
蜜獾耳朵:
你好!读到你的无题短诗,我觉得你已经闯入了诗的天地,从字面上看,你已经找到了诗的第一根顶梁柱/脊梁/门栓/手杖,那就是“另一个/种/双”:当你愿意用另一双眼睛去看世界时,诗就会主动找上门了,你所要做的就是把这次来访记录下来。诗就像是对心灵另一个绽放方式的摄影活动。你这么做了,但可能一开始是无意识的,不知其所以然,这种写作上的直觉也是挺美好的,要珍惜,这里有赤子之心的躁动,来之不易。现在的年轻人——我不知你的年纪,但从笔名上猜测,是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——几乎缺乏对诗神的好奇心了,更别说充满写作的豪情。然而,总会有误闯而入的小伙伴。一开始,诗,提供了一个例外,引导你从另一个视角看人生,就好像一旦进入书写的气氛中,你突然感觉到自己拥有跟平时不一样的另一双手。这种感觉正是诗神在使诈,诱使你走进诗国。你的这首诗可贵之处还在于,它自觉地使用了三个部分/元素/成员来勾勒“另一个”的魅力所在,这是一个结构上的喜悦因子(仿佛写诗的乐趣就在于此),将来你就会弄明白这样做的好处和坏处。而“纳西索斯”这个人物的嵌入,也说明你对于用典或借题发挥的做法有一种天然的亲昵,舐犊之情一般,这些诗句就像是你的新生儿。将来你还会思考诗的分行秘诀,比如这首诗的三个小章,呈现为两行、三行和四行的差别,是什么力量促成这个结果的呢?于是,一个刚刚下定决心去写诗的年轻人,如果从一开始就同时具备两种并行的观念,那就是一个了不起的开端;这两种观念是指:其一,积极地捕捉生活中的细节,找寻表象之下的另一些特色,打动自己,改善既定的个人辞海;其二,同时(请高度注意这一点!)要大胆地思忖你凭什么这么写而不是那么写,写法的另一种在哪里,诗的开头还有没有另一个,采用一个怎样的视角来审视事物的已然秩序等等。愿诗神持久眷顾你!
木朵
2018.12.1